评判一个节目的商业价值,可参考广告主的眼光。
汽车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消费能力,文化教育类节目中,话题深度、定位精准,且做到头部的节目,受众多是高购买力的高知人群。除汽车类节目外,汽车品牌更倾向于赞助/冠名这类节目。
那么,这个分类的节目都在做什么?综合卡思数据文化教育分类榜单Top50,可把节目归纳为以下6类:名人访谈、个人脱口秀、演讲实录、文化纪录片、技能传授、历史名著解说。
1 名人访谈
代表:《十三邀》《如是》
跟随主持人进一步了解受访嘉宾是这类节目在做的事。观众倾听他们的生活感悟,与固有认识发生反应,了解这个群体的生活状态。节目嘉宾的职业散布在不同领域。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蔡澜)
这类节目的主持人、策划人很重要,他们的文学素养决定了问题的角度,影响着观众了解嘉宾的深度。如果嘉宾是旗帜鲜明的人物,那么访谈可往对话的方式侧重,如《十三邀》带着偏见看世界的许知远,以极简心态面对信息爆炸,不满于如今的文学环境。
由这样身份的主持人发问,观众就可看到一些观念的碰撞。比起传统、客观中立的采访,这样的对话更有温度也更有态度。《圆桌派》就是思想碰撞的鲜明代表,几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节目在更时曾长期占据分类头部。
2 个人脱口秀
代表:《晓说》《观复都嘟丁酉版》《大唐雷音寺》《逻辑思维》
这类节目的质量及传播效果,只要取决于核心IP的人格魅力。相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诉说方式及特色视角,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晓说》详情页)
头部的节目通常有明确的风格路线,同样是诉说历史,同为北京爷,高晓松的语言更活泼跳跃,不时掺杂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而马未都多从文物出发,经历也更具年代感,节奏较慢风格更为严肃。
体育解说出身的梁宏达,很擅长讲故事,在节奏和戏剧性上更张弛有度。也因其思想传统,粉丝中男性居多。
还有看理想系列的《一千零一夜》《听说》《呼吸》等节目,有些包含小段对话,但不能形成深度沟通,本质上还是核心IP的个人秀。观众对IP的忠诚度很高,尤其是头部节目。
3 演讲实录
代表:《一席》《一刻talks》
不同领域颇有建树的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用演讲的方式,分享自己领域的知识和感悟。一个带着标签的演讲,让外行人快速地对此行业有个大概了解。这类节目的核心在于跨界,也可称之为本土化TED。
跟TED不同的是,国内演讲者的素质良莠不齐。教育上缺乏演讲能力的培养,被鼓励的谦虚、低调的处世风格,导致国人的演说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演讲者站在台上依靠提词器,缺乏情绪上的号召力,比较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4 文化纪录片
代表:《了不起的村落》《了不起的匠人》
用镜头聚焦被忽视的人文情怀,给观众不一样的文化感受和视觉体验。纪录片的门槛可高可低,不过如果要展示一个地方/人物的美好,要求就不能太低。
这两个节目出自同一个团队,可以看出制作团队都有过硬的专业能力,镜头、口播、节奏上都能看出传统媒体的痕迹。制作周期上也更长,提前考察,持续跟拍,团队差旅等环节都会产生不小的开支,可见这类节目的预算比较大。
5 技能传授
代表:《张雪峰老师》《Kevin英语情报局》《手绘课柚子》《你好艺术》
向观众传播特定领域的见解、传授独特的技能,这类节目的垂直度更深一些抖音音乐人。考研、英语、手绘、艺术等,只要展示出特定的技能,就能俘获一批观众。不过除此之外,最好把技能和其他领域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独特之处,才不同意被轻易复制。
(《张雪峰老师》舆情分析 )
传播艺术的KOL很多,其中不乏各分类的大牛。而顾爷选择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观众科普艺术,这种幽默感,和艺术的结合程度就难以复制。又如手绘画家小惜惜cici在生娃后,就持续创作育儿、辅食类绘画作品,成为母婴领域的KOL。
6 历史名著解说
代表:《腾飞五千年》《蜗牛看西游》
对一个历史事件、名著发表见解,由真人出境,或用口播搭配影像的方式呈现。由于门槛低,易生产的特点,这类节目在文化教育类中的比重最大。很多节目用秘史、野史等猎奇方向的内容,快速吸引观众,播放量依赖今日头条。这些同质化严重的节目,商业价值有待提高。
文化教育类的节目不太依赖于时效性,长尾效果比较好,像《圆桌派》《你好艺术》《逻辑思维》等节目即便已经停更,也能继续累积流量。
文化教育类节目通常解决了2个问题:
1.快速获得知识。靠替你读书起家的《逻辑思维》当年让大众聚焦内容电商,掀起图文时代的风潮。直到现在,节省时间也是观众的重要诉求。快速获取知识以获得谈资,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需求很大。
2.寻求认同,感受思想碰撞。KOL们拥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不同阶层。让多种观点碰撞,观众也更想融入认可自己的圈子。
那么这些节目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又遇到什么难点,如何平衡内容垂度和观众门槛的矛盾?
1、精深内容从话题入手
用大众热议、能引起广泛讨论的主题切入,扩大受众面,内容依旧保持深度。《圆桌派》今年推出的《圆桌女生派》,围绕着时下最热门的主题女权,讨论了好色结婚两个子话题。来自《铿锵三人行》的《圆桌派》显然讨论的话题更加大众,与观众自身利益关联性更强。去中心化在这档节目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一般的文学作品也可契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关注点,比如从三国看职场,从红楼看婚姻等。不要把文学孤立出去,找到跟当下生活的联结,捕捉刚需,才能让观众更感兴趣。同时推荐风格独特的KOL跟播放平台深度合作,可获得不错的包装团队及推荐资源。
2、浅显内容缩小范围雕琢深度
内容较浅的节目,要持续发掘自己的优势,尤其是依赖于平台补贴的节目。缩小范围,在一个细分领域中做到最专业,积累自身的商业价值。如聚焦近代史的《左右视频》,深度到位后也可横向拓宽。将受众培养为民国发烧友,可做内容电商,其购买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猎奇类节目可以向冷知识发展,把握好噱头上的度,为了知名度而丢了美誉度得不偿失。目前各大平台都在筛选标题党、图片党及耸人听闻的不实内容,节目的深度用户才能体现其商业价值。
不用担心内容的小众及另类,细分领域的成功才是最有意义的。便捷的网络和爆发的内容环境,让观众有更多主动权去选择,文化教育类短视频还有很多个头部虚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