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抖音官网

营销人是怎样过中国圣诞节的?

时间:2020-10-7 18:22:16 来源:名言网 

昨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明星恋人十月份分手,熬了俩月最终赶在圣诞节公布。遇上个圣诞,看来谁都想扎堆来导些流量。一遇到节日,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多多少少会发点什么,就算平日再冷清的朋友圈也有发些只言片语的。这种热热闹闹的场面虽然受关注,但是受关注对象也实在是太多,有点让人不知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需求。

受众关注点飘忽不定,制造新焦点

感觉每年圣诞节前后,零零整整会有些讨论的主题,关于这个主题的帖子多了就形成了刷屏效应。但是这主题由谁来定?如何推动这个主题成为刷屏热点?主题当中又如何去融入品牌的营销信息?融入的时候能否激发用户对品牌的好感,甚至消费欲望?这就是一个长串的疑问了,抛给营销人已经看不出是一个新的机会,只是觉得枯燥乏味的事情中多多少少要做出点业绩来。

前两年圣诞节还有很多人发朋友圈、微博纪念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年也看到些热点,但是不能给人留下太久记忆。今年最为热门的可能就是在朋友圈求圣诞帽了。

平安夜都还没到,朋友圈就开始为圣诞节预热了。12月23日刚天黑,朋友圈就陆陆续续有人在求微信官方给一顶圣诞帽,以为发了这个朋友圈之后微信头像就会加上一个圣诞帽,以此为乐,并以讹传讹。

发朋友圈坐等着圣诞帽的人多,求证真伪的人少。就这样按照这种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发朋友圈求圣诞帽,并且也开始有人搞怪,求一个亿、求男朋友等,把微信官方当做观音姐姐。

最后并没有公司出来承认自己是这个刷屏热点的策划者,但是也不乏猜测假设。有人说是天天P图策划搜狗推广的,因为天天P图属于腾讯系,并且有给头像戴上圣诞帽的专用H5。也有人说是某个小程序,因为也有一些人在朋友圈揭秘说不要苦心等待嘛,某个小程序可以给你戴上圣诞帽。众说纷纭,没有实锤,一场好玩又刷屏的喜剧隔了夜就没了味儿。没有人认领的事件也不能说是谁的营销事件,可能看看明年各大营销奖项,就能看到一些认领者。

圣诞的热点就要消散了,这个圣诞节留给营销人讨论的事件就只有这一件,但是这种形式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

今年国庆节期间,大家都在刷屏军装照为祖国打call,这也算是一次营销推广。用一个好玩的,对于小白来说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来调动大家的参与感,不需要复杂的流程,也不需要过多的情感投入,只是举手之间的参与感,就足够策动一场社交网络的大事。

受众的焦点每年都在改变,我们无法照着往年的葫芦画瓢,营销永远期待下一次创新。

别把圣诞当圣诞

也有不少人议论,西方的节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隆重?也有把圣诞拿来与春节作比较的,得出的结论是国学的衰落。

有人提倡寓教于乐,但是也不是不可以把学习与娱乐分开看待。有人大喊民族文化复兴,但是必须承认喜好与责任也是两个话题。

当我们看到满大街年轻人在平安夜、圣诞节日放肆狂欢时,你也许会觉得他们在享受圣诞节带来的喜悦。其实可不一定,圣诞节在西方人眼里是源于耶稣的诞辰,是庄重而欢乐的,有纪念有祈祷,可是在中国满大街的年轻人眼里,就是一场场的趴体和一场场的shopping。他们可不会去想到耶稣那个老头,最多会留意到圣诞老人身边是不是有什么抽奖活动。

这个时候对于营销人来说,不要把圣诞节当圣诞节,就看看谁家活动力度最大,谁家新品最好看,谁家的海报最美,然后给路过的小年轻们送一个苹果,他们就会翻你家牌。

打造短效场景,创造高效回报

我们总在说营销的场景化,就是说你的产品应该出现在消费者需要你的场景中,并且最好带一些时间的提前量。

平日里,消费者的行踪几乎是不变的,周末去了一趟商场看电影吃西餐,这时候的场景会有所变化,营销也需要根据场景变化而推送一点不一样的产品。

那么到了圣诞节会不会也需要一些别样的惊喜呢?圣诞节的主流消费人群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的地方依然是商场、酒吧、广场等吃喝玩乐的地方。但是时间上可能会拉长,而且场景的切换可能会比正常周末更多,在不同的场景中,营销能做什么?你的营销推送是否要打通一个用户的整个娱乐链条?还是说在消费高峰时段选择性的推送一些折扣信息?这需要看企业如何去帮助消费者组这个局了,也许某个小年轻就是因为看到你家的KTV打折才在一堆朋友中推荐了你家。

在圣诞这个热点中,有针对性的打出折扣信息,根据场景的变化而拟定不同的主题。而且这种营销不需要制定长效的方案,只做圣诞这几天就好了,集中力量用在一个点上,反而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品牌创新,文化变种

对于瞎几把过的圣诞,品牌可以怎样去引导中国人过圣诞,从而产出一种全新的文化符号,同时将其翻译为品牌符号,值得营销人思考。

年轻人过圣诞,是不是瞎过我们管不着,但是品牌既然也是文化层面的东西,那么就应该有意识地将如何过圣诞写入品牌文化。就像世界杯期间,没有谁规定一定要喝啤酒,但是哪个球迷桌前不摆上几罐。甚至卖套套的都会出来说几句,没有啪啪的世界杯是不完整的世界杯,没有套套的平安夜是假的平安夜。既然杜蕾斯能把每一个节过成自己的节,那么相关性更强的品牌为什么不能把圣诞节当做自己的品牌专属日呢?

卖树的?还是卖雪花的?不需要这么直接的产品。除了这么高能的产业之外,吃穿住行都可以在冬天到来时开始向消费者灌输自己在平安夜、圣诞节、跨年夜、元旦节的品牌计划,多从整体上策划些2C的活动,有钱的可以请明星做广告,没钱的可以多发放礼品,有人脉的可以联合其他品牌把事情搞起来。圣诞在东方人的世界里可能需要换种态度去对待了,在营销人看来,这种文化需要变种翻译一下成为自己的品牌出口,这反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中国人的圣诞节与西方人不同,缺乏文化氛围却也热闹非凡,对于想要制造点品牌文化的品牌来说,是一个蓝海。而对于想要深扎年轻人世界的品牌来说,又是一个年轻化的机会,想想是不是觉得拥挤的圣诞档又宽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