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络营销

中小企业如何避免被网络营销公司欺骗

时间:2020-10-7 18:56:05 来源:名言网 

中国有五千万中小微企业,这些中小微企业哺育了千千万万的网络公司,更直接成就了百度,阿里等巨头。

中小微企业无技术,缺资金,对于网络营销懵懵懂懂,他们有强烈的推广需求,急切希望通过网络提高竞争力,却经常掉坑里,与之相伴的是服务这些中小微企业的本地网络公司,几乎全是草根创业成长,他们伴随着改革的发展开始萌芽壮大。有的选择了好的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的选择了错误产品,浪费了时间机遇。

盘点以下几种常见的坑,以供参考。

第一坑:预存定级别

渠道和直销本就是有区别,对于渠道客户和直销客户,合作内容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直销客户,购买的是服务,服务是有价值的,一般来说,服务内容有差别,产品价格有差别。而很多产品商,把预存的高低,作为折扣多少的条件。看起来合理,实则是个坑。

渠道的合作,是项目的合作,一个项目的合作包含多个方面,产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销售模型,客服模型等,在一切都不去看的情况下,以预存的高低来定折扣,从这个简单的事情可以反映出,这样的产品商,说是做渠道,实则是做直销,没有任何市场要求,团队支持。

也就是这个产品商只看重的是你的回款,而不会关心你如何做市场。最终代理商沦为炮灰,哪怕最终做的不错,和产品商真没多大关系。

第二坑:标准不统一

一个做长线的产品商,需要有自己的区域规划,一般按城市等级来,按照城市区域的体量定不同的政策,一切都可以透明的有据可查。可以允许有一些浮动,在定政策上面,市面上不少的产品商因人报价,如果对方不懂,又多金,则狮子大开口,一个四线五线城市,政策和一线差不多最终去实施的话,发现巨大的坑。

出现这种情况,和第一个类似,一切唯预存为准,说白了,别人就是盯着你那点预存款。至于你做的好坏,至于你未来如何,统统是不关注的,说白了,依然是把渠道客户当直销客户对待。这样的产品,市面上存在很多年,一直不会死,永远做不大。

第三坑:全面开花论

很多公司会奉行全面撒网,重点培养,一个地方先放N家代理,更有甚者,地级市放价格,地级市下面的县再放几个,说是做渠道,做市场,无非是卖地,一地多卖,一城多卖。一个地方市场能不能做起来,真和代理商的数量多少没关系,和代理商的质量和专注度有关系。一个城市放七八家代理,有那么多的代理,厂家能有时间和精力扶持吗?

一个地方代理商多了不是好事,各个公司做事风格不一样,代理商良莠不齐,遇到撞单,最后都以低价抢客户,这种渠道方式,任再强的销售团队,也很难做出漂亮的成绩。

最终这个市场,会变得乌烟瘴气,产品在当地的口碑也会大打折扣。代理商可能不会死掉,这个项目肯定会死掉。遇到一个地方放N个代理的产品,离远点。

第四坑:疯狂画饼类

开公司,说白点,就是为了赚钱,做代理,想明白,也是为了多赚钱,求发展,市面上有多产品特别喜欢忽悠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进入互联网行业,他会告诉你,这是趋势,他会拿阿里巴巴来给你举例子,为什么喜欢找传统行业的人,因为隔行如隔山,不知水深浅。

行业本没错,饼画的太大就有问题了,把风险轻描淡写,把无法落地的模型浓墨重彩,网络公司成本就是把一个小白员工培养成上手员工的人力成本,网络公司风险就是管理不善的风险。任何一种业务模型都有自己可取之处,但是目前还没有那个公司把所有的模型都能同时运用的娴熟。

一个公司是有基因的,做适合自己的模型,才是最靠谱的。

擅长地推的公司,你让他做会销,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打击信心。

擅长会销的公司,你让他做地推,心态难调整,高手变小白。

靠运营的产品,前期赠送,后期续费,看起来美好,获得客户却不是你要的客户。

找二代?自己上大套,拉人上小套。坑自己,害别人,坑坑不绝。

如果你觉得一个事情可以让你热血澎湃,洗把脸,看看其他已做的代理运营的咋样再做决定。

第五坑:纸上谈兵类

见过很多公司,很多渠道人员,夸夸其谈,把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态的事情去描述,目前渠道体系最强的应该就是阿里巴巴的代理商,阿里的渠道人员都是从一线来的,阿里铁军天下闻名,是市场上锻炼和检验出来的,互联网销售这个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推广行业,没吃过猪肉还真别说自己见过猪跑,有做过团队和没做过团队,相差太多,没规划化做过直销团队,就别谈传输经验。

市场瞬息在变抖音怎么知道谁看过我,很多号称互联网老兵,只能算一个老兵,年岁比较老而已,所谓的经验不一定会有用,甚至是负面作用。

所以当一个人告诉你团队怎么组建,销售如何做,先看看他们自己有没有做过,做的如何,如果没有做过,或者做的不温不火,那么悠着点。

一个团队搭建成熟起来,期间一定有很多的弯路和血泪的教训,一个没有这样教训的公司,谈不上给你带来什么实际的价值。

第六坑:以偏概全类

中国的中小企业主是最容易受伤的一群人,也是最朴素的一群人,他们很多是白手起家,靠的是勤劳血汗致富。知道互联网是个好东西,却不懂得如何操作,急切希望通过互联网改变公司,却不知如何评判好坏。

不光中小企业主是这样,很多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也并不能对互联网所有的产品都了然于胸,他们大都是销售出身,缺乏技术了解,靠的是人品,服务来维系客户。靠的是销售能力来获取客户。市面上有一些产品,把一个司空见惯的商铺说成天花乱坠,把批量复制商铺说成云计算,把商铺各个功能拆分,批量复制就当作互联网推广的所有了。

用商铺冒充网站,用复制冒充云计算,自己建一批平台,左右倒右手,告诉别人这个是联盟,靠些黑帽的SEO做做排名,告诉你这个是最全面的技术。

遇到这样的产品怎么防范呢,多学多看多问,基础建站,SEO规则在网上都有公开的官方的资料,认真的学习,就能有一双火眼金睛识别真假。

第七坑:包装过度类

企业做互联网有很多种方式,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代替所有,换而言之,任何推广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百度竞价好吧,但是恶意点击严重,SEO好吧,但是不稳定,B2B群发看起来不错,但是转换率低,依托资源平台信息推送快吧,但是今天上可能明天就掉。

市面上有很多产品,在某个方面确实做的很出色,比如有些做B2B付费联盟的,确实很新颖,解决不少客户痛点,但是再怎么弄,也只是在B2B上做文章,跳不开这个圈子,更有甚者,做一些假联盟,用一些不长久的有噱头的模式来包装,满是情怀价值。其实你认真研究,是个早就过期的东西,无非新瓶装旧酒。

遇到这样的情况,别看广告看疗效,打他几个客户电话问问,想查他的客户,有很多方法查到,自己亲耳去听听,比听厂家给你吹嘘强的多。

第八坑:产品唯上论

市面上缺好的产品,什么叫好的产品呢,基本评判标准是,对客户有用,效果好,利润相当不错,能赚不少钱,并且要好卖,所以从这三点来看,其实这时候你所描述的产品其实不是你所见到的那个产品,这个好的产品,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业务模型,而非单纯触摸到的产品。

而一个完善的业务模型,包含很多方面,譬如人员的招聘,培养,训练体系,是否有成熟的模型可以借鉴,譬如团队规模化管理,分公司复制裂变经验,客服体系健康成长经验,成熟的利益分配机制等等。

所以一个考察一个产品,不要只看产品本身,更要看这个产品背后的东西。一个好的项目本身,不光是有描绘,还要有接地气的验证。多看多学多研究,方能吹尽黄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