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由心选择的热爱
你的理想是什么?每个孩子,都曾无数次被老师和家长问起这个问题。有人想做科学家,有人想当医生,还有一些人,选择了那个听上去就很美的职业艺术家。多年以后,他们的理想是否已成真?最初的选择,又是否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某种微妙影响?
这次,百度和专业艺术培训机构桔子树一起,与大家聊聊有关艺术的理想。我们寻找了一批才艺养成中的小伙伴,看看他们都在学些什么,为什么而学,以及可能碰触到理想的那些事儿。我们看到,艺术,总是关乎于美好与热爱。它不是一项任务,不是不得不做的事,而是由着心的选择。
我觉得画画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画多久也不会觉得累不会无聊。周六的美术班是我每周最快乐的时间,平时还喜欢一个人在屋里画画。以后可能会学美术专业吧,未来我想做一名画家。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踢球,每个周末爸爸都会带我去学足球学唱歌。长大了我想当兵,当个文艺兵。
从小喜欢表演的我没有如愿考上北影中戏,但我报了一个比较知名的艺术培训班,现在在苦学表演,梦想着在这个领域做出点成绩。很多演员成名前的路都并不是那么顺畅,老戏骨们的演技也是不断磨砺出来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努力。
绘画、唱歌、表演在他们看来,这可能是一种爱好,也可能会成为一个职业,但无论如何,学艺术的路,对他们而言,是一条追求与热爱的路。
艺术不只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
在一项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对 5 万多毕业生做的调查中,毕业生们针对什么知识最有用的回答,结果让人颇感意外。毕业 1-5 年学生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 6-10 年学生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 11-15 年学生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 16 年以上的学生则提出:艺术最有用。
能够在毕业16年以后清晰地断定艺术对自己最有用,这显然不是空谈,这一结果的由来,是他们随着经历和积累越来越多,被艺术孕育出了感知世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艺术从来不只是艺术本身,而关乎整个人生。北大校长蔡元培曾经表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艺术养成,他们这样玩
欧洲是艺术的发源地,那么就一起来看看,在这些盛产艺术家的国度,艺术的养成都怎么玩。
俄罗斯的家长,会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的陶冶。剧院和音乐厅是家长们最爱带孩子光顾的地方,来欣赏演出的孩子有时还会手捧一束鲜花,那是家长预备让孩子在演出完毕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不论他们能看懂听懂多少,潜移默化下的影响,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
对于法国这个人人把艺术和浪漫融入到骨子里的国家,与国际上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方向不同,在法国,儿童教育更侧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与美术有关。此外,为了营造出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也喜欢给孩子买很多制作手工的材料,使孩子随心所欲即兴创作。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育下,法国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自己的感悟与看法。给他们看一幅画,他们就能谈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并能说出对画的感想。这些日积月搜索引擎广告累,成就了日后塞纳河畔那一个个优雅创意的艺术家。
在波兰,歌剧教育十分出名。华沙大剧院每年有200多场演出,主要观众除了国外的旅游者外,便是波兰的年轻人,学生观众占到了观众总数的25%。剧院还经常为中小学生编排一些小型音乐舞蹈节目的专场演出。剧院的经理说:每年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歌剧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年轻一代的艺术素养。
而英国的审美教育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人莫里斯就发起了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看重工艺品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公立学校的绘画课教学,使国民普遍拥有审美能力,更是成为一种国策。
纵观这些艺术发达国家,从政府,到学校,再到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及投入,对艺术环境的打造,以及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皆呈现出,培养艺术个性已经成为他们潜在的教育宗旨。
艺术培训机构,国内艺术教育的主力军
同国外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相比,我国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则相对比较单一,应试化的标签总也去不掉,数理化挤占文艺体育课仍旧是主旋律。在这种形势下,艺术培训机构就成为艺术教育的主力军。
孩子们对于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不假,但对于艺术培训机构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是由父母决定。采访中父母们表示,通常他们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培训机构的专业程度、培训费用、交通便捷程度等。而对于学艺术的出发点,父母们也多持开放的态度:喜欢、有益就去学,未来怎么样,看孩子的发展和个人兴趣。
让孩子参加舞蹈班主要是为了提升仪态,培养艺术气息,作为一个女孩子,形体端庄是必要的,气质的培养也很重要。朋友推荐了一家比较专业的艺术培训中心,我们也是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对比之后,觉得靠谱,环境和老师的水平都有保证,收费也合理,就让她开始学了。一周上两节课,压力也不大。
孩子很小就喜欢画画,一边看动画片,一边画里边的人物。我们觉得她有兴趣,就让她在小区附近的艺术班学习。从最开始的儿童画,到现在能画国画和素描,提升真的挺快。现在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还协助老师为班里出板报。孩子还小,在家附近上上这种业余培训班就可以,只要她愿意,未来也可以走艺术这条路,去专业的培训班学习,我们会一直支持。
这样的态度和观念,是艺术培养最好的条件。父母们明白,艺术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艺术学习也不是课程,而是浸染。而孩子们收获的,也未必是一项技能和什么立竿见影的成就,而是气质、审美、智慧的提升,以及快乐、丰富而有趣的人生。
百度携手桔子树,通过以上采访,走进了选择艺术的孩子和父母的内心,看到了他们的热爱与期待。百度对于用户意图大数据的积累,也让我们更好地洞察与理解到他们的每一项需求,未来一起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如果你也想更进一步地走近艺术,点击阅读原文,桔子树愿做你的启蒙伙伴!
愿越来越多的灵魂能与艺术相伴,一直美好,一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