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们来探讨一下Youtube和Youku的差别。作为一个老互联网视频从业人员,见证了中国视频网站从混战归为平静,最终沉寂,然后抖音横空出世又昙花一现的过程。然而不得不说,即便如此,视频,仍然是我们生活不可放弃的部分。
墙外显然要更加常情一些,即便Netfilx这么猛的势头,Youtube依然稳坐头把交椅。7月21日YouTube发布新的增长情况,月活跃用户突破19亿,用户互动同比增60%。反观youku近来几乎没有和公司本身相关的新闻不再强调任何数据,只有偶尔发片的连带新闻。
怀着对老东家的文化的持续怀念,我们从人文的角度对比看一下两家不同的场景。
Slogan
Youtube :Broadcast Yourself,我猜老板王微在2005.04.15成立土豆时候: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有异曲同工之感。贯穿到带面具的哭脸小人LOGO,其意义的确比字母类的LOGO更容易上升出一种情怀。两相一比,youku的这世界很酷就没那么燃了。
可能年轻的00后已经不认识这个品牌了,2012年优酷收购土豆,之后优酷又被阿里收购,成为大文娱的主力,在资本的不断洗刷下,土豆的品牌文化已经消散在互联网历史的洪流中。鲜为人知的是,土豆的创立时间其实早于Youtube。
所以我一个老土豆,到今天写对比的时候怕大家不再认识土豆的名字,标题只好写youku。
广告模式
自2010年起,YouTube就允许用户在广告开始5秒之后跳过广告,也只有在用户不跳过广告时才向广告商收取费用。这5秒就能集中大部分的注意力(因为你想跳过),而你是否点击了跳过按钮的这一动作,反向刺激了广告主本身的进化,因为完整观看才需要付广告费。而对于用户,你是否跳过的行为被记录,大数据就能轻松反馈出什么样的广告是你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更精准的将广告推荐给感兴趣的目标用户。
对于广告主而言提升广告品质,刺激用户完成观看就成了投放前必须要完成的科目。良性循环后youtube的广告质量逐年趋近于大片水准。
这是因为YouTube虽然面向的是全世界用户,却按欧美人的广告逻辑进行了代入,广告注重效果,直来直往的互动,有别于传统电视广告。
Youku首创的模式则是付费用户免除广告。并且随着90后消费市场的形成,付费观看的用户习惯逐渐培养起来。2018年阿里的财报更是提到优酷会员涨幅高达160%。从下图视频网站2011-2018的收入占比发展趋势来看,会员付费的爆发从14年开始,已经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而从下图付费用户愿意付费的内容占比,可以看到,排名靠前的均是长视频类节目。中国用户对于付费的内容仍停留在版权内容上。对于我本人来说,花钱买一个1个半小时的好莱坞大片,就算最后评分是4分我也觉得是个好莱坞烂片。而花钱买个7分的网友上传的15分钟视频,就要多考虑考虑了。
得刚入行的时候正巧是全中国视频行业第一部付费电影《让子弹飞》在土豆上线,同事们鏖战两个月,完成了这一步。作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这个第一口的味道并不美丽,最终铩羽而归,一方面是因为《让子弹飞》高清片源的提前泄露导致票房惨淡,还有就是彼时的中国互联网视频用户对于陌生的付费看视频的行为是观望的心态,对于20元只能在网络上看一个电影且48小时后无效的设定的不解。
如今买会员的用户已经占多数了,成为一项有效的营收。但是对于广告主来说可能又是另一种损失,广告内容无法到达有效人群,拉出非会员的数据素描,更多的广告偏向了游戏类。甚至前两年还出现了个乌龙,在严肃的政治新闻中插广告是后宫养成类游戏。
两厢一对比,对待广告的不同态度和理念,形成了两个网站广告模式冰红茶广告歌曲的具象发展。两种模式都有效,毕竟钱最终是被掏出来了,不管哪种方式。
推荐
Youtube最引以为傲的推荐算法还是比较神奇的,在youtube你感受不到人工推荐的痕迹,因为语言太多,全球各色人种竟然神奇的在这个网站共享,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
当然最终达成这样的原因可能也是youtube内容太多语言太多,根本无法有效分类,那么既然这样不如放弃分类,从树状结构变化扁平结构,更多的去让用户自己通过行为和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产生强关联。
然而youtube的算法是它最重要的资产,外界描述几乎没有,内部资料又无法得知,我在网络上找到的最全的论文也只有2016年发表的《 Deep Neural Networks for YouTube Recommendations》,相信到了今年这个结构又会有很大的变化。YouTube的工程师将其描述为现存规模最大和最复杂的工业推荐系统之一。并且因为这个不透明的算法,让youtube一度陷入通过算法诱导政治,推荐虐童视频等等负面新闻。足见其强大算法给人带来的恐慌。讲真,这个模型我也并没有看懂。
好的推荐系统无疑可以让用户存留率增大,存留率又和用户的观看时长非常有关系。
Youku当年的推荐算法团队皆是清华毕业的精英,推荐系统的复杂性也是。但是推荐一直没能像youtube这样大显身手,也是和用户行为还有不可割舍的广告位相关。
记得有一年土豆首页改版,改版的会议开了一轮又一轮,意见最难平衡就是用户体验和广告收入的关系。实打实的广告收入摆在那里,难以放弃,对于广告部来说这是寸土必争的位置,只可以增多不可以减少。
所以最终个性推荐也只在首页很小的区域出现。推荐算法虽然被描述的很好,但是依旧因为大量UGC导致标签不明确,最终结果并不理想。
就我自己的使用体验来说,youtube的确更胜一筹,推荐的内容都是能激发我点击的内容,使用时间越长打开后首屏的点击越好。我甚至记不清上一次使用youtube的搜索是在什么时候了。
酷6当年改版抄youtube抄的分毫不差,不足6个月就死掉了。这是本土化最差的例子。可见仅抄瀑布流的表面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研究明白了他们逐年发展升级的推荐算法内核,才能获得真正的效果。毕竟墙内墙外的用户在行为上是有细微差别的,细化每一个细节后,推荐系统可以提升的地方还很多。
历史滚滚向前,我们都接受了变化和革新,Youtube每年都在悄悄的变化,而Youku在阿里的财报也越来越好。在互联网品牌的深入和延续上,也许就是双方文化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