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源】 《庄子,达生》
【例句】 在鲜明的对比中,事物的本质便昭然若揭。
【结构】 偏正结构
【近义】 真相大白 昭然在目 原形毕露
【反义】 深藏不露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一名叫孙休的人,常与他老师扁庆子讨论修身处世的学问。一天他向扁庆子发泄了很多牢骚。
扁庆子非常同情他,安慰他说:“你尽想着俗人的事,喜欢表达自己的欲望,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太显眼了,就像举着太阳和月亮走在人群中,昭然若揭。其实你的生活已经很美满了。你的身体长得很完全,五官一个也不缺,生下来以后又没有因为疾病和天灾而使你变成聋子、跛子、瞎子。你没有疾病而且还能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这难道还不够吗?你还。在怨恨老天。我劝你别再怨天忧人,白费精神了,还是快回家去吧。”
孙休被扁庆子训了一顿,垂头丧气地跑回了家。
成语“昭然若揭”的来源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