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上,广告主进入门槛极低,甚至可以免费,只要开通个账号,就能直接与用户贴身交流。如果能够玩儿得转,品牌可能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一炮而红,超额完成KPI。
不过,社会化平台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营销场:有人找准支点,四两拨千斤;也有人一掷千金,但声量平平;有人无心插柳,柳却成荫;也有人苦心经营,惨淡收场
核心提示
1、社会化营销时常出现以小博大,有精准公式吗?
2、社会化营销看着简单,但久未见效,为什么?
3、品牌承受着哪些社会化营销不能承受之痛?
4、社会化营销到底有哪些特效和失效?
5、如何才能从失效场域转到特效场域?
▍社会化特效营销 依然会不定期出现
众所周知,社会化营销时常会出现以小博大的现象,这也是社会化营销的迷人之处。
最近的案例是奥迪与英菲尼迪朋友圈广告的乌龙事件。一次只用了很少的投入,就获得了花一个亿也未必有的传播效果,而且对品牌好感没有太多伤害,让许多人的平淡的一天多了愉快的谈资。包括沃尔沃等豪车品牌,也集体蹭上这个热点,@奥迪 帮忙投广告,在社会化平台引发互动狂欢。
再往前追,就是国庆前夕,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条同样的内容刷屏了:请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除了要国旗之外,要对象的、要钱的、要海景房的层出不穷,整个朋友圈变成了一场大型许愿狂欢。@微信官方,头像就能自动加国旗吗?答案是NO。头像上多了一枚五星红旗的微信用户,都是通过腾讯新闻的一个H5页面手动添加的。
除了不可预计的刷屏,也有品牌能够通过精准的计算,达成预期的爆款效果。
比如,支付宝在微博平台的锦鲤营销,玩儿得非常成功,据说这可能是微博有史以来势头最大,反响最热烈的营销活动之一。在公布结果后,锦鲤活动相关话题一直霸占着微博的热搜榜。这个案例也创下四项纪录:企业营销史上最快达到百万级转发量、企业传播案例中迄今为止总转发量最高、企业营销话题霸占微博热搜榜单最多、企业营销 24 小时内给个人涨粉量最多。
这些案例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品牌对社会化营销蠢蠢欲动,怦然心动。
▍更多品牌面临着失效难题 承受着巨大的代价
社会化营销也是众多品牌的不能承受之痛,虽然看着非常简单,但是诸多品牌玩儿很久也没见成效。甚至还有分析指出,社会化营销成本低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社会化媒体看似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但实际上总成本其实并没有减少,甚至可能比原来还高。
最近的刷屏案例是一位380万粉丝的时尚博主,一个播放量三小时数据达360万次的产品推广视频,链接店铺后台流量却为0,成交数为0。事后有用户查看涉事博主张雨涵的真实粉丝数量只有1万,占全部粉丝的0.2%,光是粉丝数据就严重造假。
社会化媒体营销做假并不难,除了企业和代理公司自己花钱买水军,刷阅读量、转发量和评论数这些基本KPI,即便包括热门微博、热门话题等,也是可以通过钱买到的。水军、硬广再加上热门话题植入,更容易形成以假乱真的感觉。
仅2019年截至目前,Facebook就清除了54亿个假账号,这个数字是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中国人口的四倍。这一数目着实让人难以置信,而且目前还是上升的趋势。2018年全年,Facebook清除了33亿个假账号。
此外,还有一类品牌,在非常努力地经营微博内容,甚至设了专职的运营团队,逢热点必追,努力之极。
现实很残酷,95.9%的营销人都追过热点,不过另一个数据是,99%内容都是无效的。热点追的太多,创作质量下降,有时候是为了显示品牌存在感而追,为了速度牺牲审美。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品牌的追热点,已经演变成跟风,不管是否与我有关,别人追什么就跟着追什么,这种运营方式有时候反而对品牌是有伤害的。
社交网络上有一个词,叫做社交垃圾。比如微博、微信上各种转发类的段子,转了就交好运、不转就遭厄运等段子;还有些心灵鸡汤类的感触文章,也开始慢慢变味了。品牌不痛不痒地追热点,也会给用户带来信息负担,会引发用户的反感与不安。
▍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社会化营销让广告主焦虑不已
如果企业在社会化营销上,遇到了以上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那么,投资回报率低是注定的了。花了不少钱,只是得到了一堆不知是否有价值的转发量和阅读量数据。再加上,社会化营销的红利期已过,受到内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牌在社会化媒体上的营销,成本和风险都在变得越来越高。
运营成本绝不低
一个社会化新媒体运营团队,成本绝不低,一个团队每月的人工成本就不少。要是团队只是纯粹地做复制粘贴,去维系一堆社交平台账号,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要是有专职人员每天在策划文案、海报、甚至是视频,成本更是可想而知,最后带来的粉丝量和活跃度,可能就几个。
大V费用令人咂舌
明星报价动辄几十万,即便购买自媒体以及行业KOL的费用,也是令人咂舌,毕竟KOL投放都需要矩阵式铺开。一家网贷平台高管透露,以某些微信大公号为例,现在推广一篇软文的价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一家主打商业人物的微信公众号,开口就是五六十万,却只有三五千的阅读量。
营销传播环境过于嘈杂
当营销无处不在,就已开始失效。由于社交平台本身的商业化加剧,再加上社交平台品牌的进入门槛低,造成当下社会化媒体上充斥着批量的广告营销信息,过多的商业化内容,造成了用户体验环境的恶化,用户活跃度也在降低。在嘈杂的市场环境中,一般的品牌推广活动,已经很难脱颖而出。
广告套路很快被识破
社会化营销爆款并没有精准的计算公式,大多数刷屏级案例,属于可遇不可求,即便同一品牌用同样的路数,也不能达到第一次的效果。以之前特别流行的广告软文为例,初期,很多用户被文末猝不及防的广告惊喜到,但现在,用户的观看习惯是,直接先拉到文末看是否有广告,再决定是否看文章。
还有看不见的成本
除了固定的人工投入和购买各种接触点的费用,想做好一个品牌的社会化,数据分析、管理咨询、产品技术支持等等,每一项都伴随着不菲的支出。
如果运用不当,品牌可能被反噬
如果品牌没有完全准备好、品牌力不够强,最好别去碰社会化营销,风险会越来越大,往往容易费钱还不讨好,社会化平台并不是一个粗暴的打广告的地方,用户逆反心理很重。被营销刷屏惯了的用户,早已审美疲劳。盲目借势,频繁刷屏、过度营销,像脑白金那样的简单粗暴的洗脑式传播方法,在社交平台上可能根本无效,甚至还会引起反作用。而且,品牌的负面消息,尤其容易在社会化平台上传播,这对品牌是个极大的挑战。
▍好创意往往只能闪耀一次 但好方法论可以迭代dsp复制
社会化精髓,在于赋予品牌IP鲜活的人格魅力
回归人心,与用户真诚交心,形成共鸣共振场域
挖掘KOL与用户的信任关系,而非只把KOL当广告牌
追热点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与品牌的相关性
用最有效的人性,让社会化媒体营销持续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