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络营销

袁俊:无人便利店的“便”与“利”

时间:2020-10-7 18:29:29 来源:名言网 

无人便利店的问世与走红显得格外耐人寻味。应该说,无人便利店的瞬间走红,的确略有出乎意料。如果将中国零售业简单划分为百货零售业、卖场零售业与便利店零售业的话,便利店零售业是最具有稳步增长趋势的极佳盘口。过去三年的市场数据表明,百货零售业在网购浪潮面前节节败退,卖场零售业亦艰难盘整,唯有便利店零售业,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不断复制复制再复制。

之所以便利店零售业能逆势上行,与其消费者需求特征有着必然关联:

其一,伴随消费升级与服务升级需求,每个社区门口都有一家便利店,已成为大量消费者的生活标配,催生便利店零售业持续不断挖掘出扩大边界的红利范围;

其二,便利店零售业的SKU多为即时购买的小额品类,天生的便捷性基因最大限度规避开网购业务的跨界威胁。试想某位居民做菜时少一瓶酱油,究竟是下楼社区便利店买了回家还是会很耐心的打开App网购下单?

从产业外部威胁而言,便利店零售业依旧处于红利阶段,并不存在自我革命的强硬驱动力。但回转到产业内部,则会发现,房租、人工,乃至于水电价格提升,均客观掣肘着便利店零售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单薄的单店利润趋势,正在让投资者们反复观察中央供应链的利润加分项是否够得上填补,与此同时,坐商的特质又迫使密集选址优势成为通则,一旦优势地带的便利店密度超越临界点,僧多粥少也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

在此背景下,无人便利店的问世与走红便显得格外耐人寻味(问世与走红不是一个概念,无人便利店问世已久,只不过最近一波舆论聚焦令其成为关注核心,吸引社会与资本的高度垂青)。

无人便利店将给便利店行业带来的变革利弊,都需要客观考量。从优势角度看待无人便利店,会发现基础的智能物联网解决了标准化难度并不很大的货架陈列与结算服务,而社会诚信体系以及去货币支付则让此优势获取到进一步放大的可能;从劣势角度反向思考,则不得不从劳动人口结构角度承认,无人便利店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将威胁与替代一定比例的工作岗位(譬如便利店工作人员数量),鉴于便利店零售业网点规模庞大,这一份工作岗位流失影响到的就业人口,也许是几十万级甚至上百万级均为合理范畴。

需要注意的是,便利店零售业门店工作岗位,多属于技能型工种而非技术性工种或知识型工种。换句话说,下岗离职后的百万级便利店收银员,未必还能凭借自身技能找到合适岗位。于是乎,失业压力仍然会需要一定的社会财政支持寻找新职业技能培训与转型的可能性。

科技的进步,无可避免会让一定比例的岗位消失在历史长河。以过去20年而言,寻呼台行业的百万级工作岗位,便因为手机的普及而烟消云散。行业观察者并不能以此来阻挡手机的产业爆发,或者对科技迭代指手画脚此乃整个人类科技史进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就像人类不会因为需要保障马车车夫的岗位而推广营销抵制汽车产业,人类的进步必然建立在科技进步之上,而科技进步恰是无法阻挡的洪流。

无法肯定的是,无人便利店进程会有多快,笔者希望能留给产业迭代的时间与周期更长一些,让社会岗位的变更能有更多的缓冲区间,毕竟无论数十万还是上百万就业岗位,背后是数十万或上百万个家庭的温饱。可以肯定的是,科技进步从来势不可挡,而这种趋势于未来还会在更多细分产业,尤其是更容易标准化的产业中持续出现。

最后恭喜一下无人便利店的产业变革,这种变革的发起完全不同于百货零售业被枪口顶在脑门子上的仓惶被动应战,而更在于从业者的自发能动性,这才是主观变革应该有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