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络营销

知识付费行业成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的新窗口

时间:2020-10-7 18:28:23 来源:名言网 

近日,今日头条挖角300余个知乎大V的消息不胫而走,让网络上关于其涉及到的核心问题知识付费,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争夺大V其实质就是在争夺优质内容,争夺知识资源,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知识变现的平台和形式也在逐渐丰富和扩展,那么它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呢?

知识付费相关产品及运营状况

2016年被称为我国的知识付费元年,从2016年下半年到现在,知识付费的模式十分火爆,涌现出一大批内容付费形式。走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历程,2017年做知识付费的平台明显增多,几乎遍地开花。知识付费产品也是五花八门,包括APP得到、知乎live、分答、豆瓣时间、喜马拉雅、微博问答、悟空问答等等。其实,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凭借其高效为用户筛选信息,提供优质服务,而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而用户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作者优质内容的生产。

其中,喜马拉雅作为我国知识付费行业的第一梯队,其发展轨迹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我国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2016年6月6日,喜马拉雅FM上线了精品付费区。同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开启了中国第一个知识内容狂欢节123知识狂欢节;12月4日零点,收费金额定格在5088万元,远超内部的预期;一天时间,马东的《好好说话》以555万元成为123知识狂欢节销量总冠军。到2017年的6月6日,喜马拉雅的精品付费区已经上线一周年,首个会员日共召集342万会员,产生知识消费6114万元。我们可以看到知识付费模式带来的可观流量和经济效益。

知识付费是否已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风口?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知识付费消费习惯的养成, 购买知识付费产品的人也在大量涌入。根据企鹅智酷报告,34.9%的智能手机用户有过线上内容付费行为。前瞻产业研究院以2017腾讯财报公布的微信月活和微信支付用户数量来估算,并采用得到订阅专栏的定价,假设用户年均消费为199元的前提下,知识付费年市场规模约为480亿。我们大部分人习惯把牛人神化,习惯把自己碰到的问题推给别人来解决,追求共鸣,在这个愈加快速发展,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习惯想着通过得到一个神奇的招式立马解决,期望走捷径。因此知识付费的兴起和发展也是有迹可循的,但是这类产品能否难沉淀用户,能否持续获得经济效益,也是一个未知数。在这类平台上大部分人使用知识为了猎奇等原因,在付费之后,意识到和自己期望的相差太多,就很难再次使用。

从知识付费的模式角度来看的话,知识付费模式简单可以分为前置付费和后置付费。所谓前置付费指的是付费之后再获取知识,例如知乎live、微博问答等都是前置付费。这样的产品在于用户对分享者的个人认可,很难保证实际分享的内容质量。而后置付费:先看内容再付费。例如微信公众号、简书的赞赏。这类产品对运营方和用户端都要求较高,后置付费挑战较高。但是知识付费在某种程度上是创造出的需求,是快餐式消费、营销式产品。知识是一个持久性过程,很难说用户在一篇文章、一次演讲、一段课程中真正获得了知识。如何去强化用户的心理满足感就成了知识付费产品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运营知识付费相关产品的平台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各平台在知识付费业务板块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1、跟风模仿,创新不足

2016年12 月 16 日,微博悄然上线了一项名为微博问答的新功能,成为入局付费问答市场的新玩家。从内容看,微博问答产品的运行模式,是给予大 V 设置被提问的价格权限,粉丝向大 V 付费提问大 V 通过撰写文章的形式回答。同时,任何粉丝都能付费 1 元围观答案。从功能上来看,它更像是一个文字版的分答。作为知识付费浪潮中迟到的玩家,尽管微博问答推出了特色一个特色功能支持答题者和提问者均分成围观收益,以此鼓励更有话题性、更有价值的提问,但其无论从形式还是运作模式,都较分答无本质差别和突破性创新举措,不过是不想在知识付费经济浪潮中少分一杯羹。

2、运作模式趋于雷同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微博头条化、头条知乎化、知乎微博化,其中今日头条APP中问答类内容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头条的首页信息流中,更像是一个平民版的知乎。而今年头条将问答板块更名为悟空问答,并上线独立App,且于近日挖了一批知乎大V,可以看出它对于知乎这一平台的借鉴与模仿。今年8月份,知乎推出想法功能,置于客户端的第二帧,仅次于第一帧的问答信息流。而想法这个功能从形式上看特别像早期的Twitter和微博,知乎产品团队认为在知乎上存在即时、轻量的分享需求,且这样的需求能产生优质的内容。不难看出知乎对微博分享功能的直接移植与使用。微博、今日头条、知乎以及腾讯,不管是内容生产平台,还是内容分发平台,为何越做越像?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内容平台期望建立起自己与用户的直接关系,问答、短内容分享是最好的争夺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内容产品。

知识付费未来的发展趋势?

1、优胜劣汰,内容为王是定律

经过一年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对于知识付费的模式和消费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同时经过一年的使用与体验,也对付费产品的优劣有了基本的审美与选择。久而久之,对于不能持续提供优质和精品内容的付费平台自然失去信任,这些付费产品也会失去流量、创作和生产内容的所谓大V也会由于收入不稳定而停更、出走。正如,罗永浩在近日在得到上停更了他的付费专栏,而在9月12日,Papi酱也宣布停更分答,并在社区发布了《停更声明》。

2、 差异化发展,突1元 1分出自身优势

每个发展知识付费业务板块的平台都有自身的优势,因此结合自身优势,突出个性化功能,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微博的问答功能虽上线不久,但是凭借微博海量的用户基数以及长期养成的明星、大V,在流量和用户粘性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微博问答,没有为其带来用户日活的下降,反而带来更多的流量与资本流动。此前,由于提问没有成本,分答和值乎上大量出现质量低下的提问,一些涉黄涉毒及挖掘个人隐私的互动让问答社区的环境不佳,微博问答也是参考了这种状况进行了引导和调整。

3、垂直类内容分类更加细化,成为常态

从得到后期的内容调整可以看出罗振宇也已经意识到垂类的重要性,并在商业、经济内容之外,也请到了严伯钧、徐来等人来开讲艺术、科学等课程。而分答此前由于政策原因被迫下线了长达47天的时间,而重新上线后又受到了微博付费问答、知乎付费问答的冲击,因此也不得不有针对性的建立起垂类差异化优势,在重新上线之后,APP也极为醒目地给出用户提问的方向,围绕健康、职场、科普等垂直领域,此后又逐渐加入了法律、育儿、心理的垂类。其实也不难理解,只有精细化运营,沉淀式发展,未来知识付费平台才会持续发力。

马东曾在分答发布会上发表过这段言论:孔子教人读书都要收腊肉,但是在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后,我们一直有一种巨大的免费浪潮,这个免费浪潮当然是好事儿,因为它用户和消费者都获益。就像贫乏时期有人家里来客人一样,主人通常会说就是多一双筷子而已,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饭就少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免费,就是蹭饭。你也可以用边际成本递减之类的词来概括,但实际上问题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对免费的需求大约是贫乏时代留下的痕迹。

从早期的互联网上免费分享各类知识,到现在的为自己觉得值得的知识付费,可以说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未来知识付费模式如何发展,又将诞生怎样的有趣的产品,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鲜体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