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立至今,Google一直走在全球创新的最前沿。长期稳健发展的背后,Google凭借的是一套比别人更好的方法论。
1. 踩刹车,而不是加引擎
在公司一百人左右时,Google的创始人、CEO和其他高管,每周要花一天的时间听下面员工介绍自己的项目。他们只负责一件事:确定员工在做正确的事。至于具体怎么做,他们从不发表建议。
启示:一个秩序和活力兼备的公司,应该是动力来自底层,刹车来自高层。作为管理者,在具体事务上充分授权,确保团队在做正确的事情,这就够了。
2. 只招一流人才
虽然Google已有7万多员工,但是严格遵循只招一流人才的原则。无论是进入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是重金聘请当地最知名的人。开展一个新项目时,也这样建设团队。
启示:在这个时代,旧的木桶理论已经失效,你要做的是努力扩充自己的长板,进入一个领域的前20%。同时,公司管理者,最需要做的是找到最优秀的人,把重要的事交给他们做,而不是事必躬亲、到处救火。
3. 永不满足,寻找下一次机会
为了保持公司活力,Google不断尝试新业务,成立了Google风投、X实验室等独立部门。而且创始人拉里佩奇会把成熟业务交给他人看管,自己负责起最需要支持的新业务。
启示:公司真正能够传承的,只有基因。创始人和管理者不要刻意去拯救一个衰老的公司,而要把目光往前看,努力寻找下一次机会。
4. 加强对人才的激励
Google曾一度为了省钱,大幅降低了员工申请专利的奖励,结果造成人均申请专利数量锐减。于是Google改变政策,花费重金激励,很快跻身专利榜前十。
启示:公司设置什么样的收益政策,员工就会最大化它。管理者要制定好激励机制,最大化员工效能;员工在公司着重激励的那部分工作上多花精力,最容易收到成果。
5. 不给用户太多的选择
Google搜索的使用界面极其简单,它在产品设计时的一个重要考虑是:不给用户太多的选择。但结果大家都知道,Google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搜索引擎。
启示:简洁就是美。任何选择,都会造成精力损耗。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确定一个东西用户是否需要,那就是不需要。
6. 每天刷牙,打造爆款
拉里佩奇认为:好产品要有牙刷的功能,让用户每天都必须用上几分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使用习惯。此外,每过一段时间还要给用户带来一个惊喜,提醒自己的存在。
启示:灵活运用牙刷和爆款的原则,不做公司的信息黑洞。每周把工作总结成三句话,周一早上汇报给老板;每半年到一年,做出一个让老板惊喜的成果。争取每一个让老板记住自己的机会。
7. 利用OKR目标管理法管理工作
每个季度,Google的员工都要给自己定一个或几个目标,到季度结束时,给完成情况打分。完成了,得分是1;部分完成,得分是0到1之间的数字。这个方法,被称为OKR。季度结束,根据得分判断自己这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启示:目标和结果要同时制定,缺一不可。目标不能定得太高,难以完成;又不能太低,缺乏挑战。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最好。不妨采用OKR目标管理法,如果最后得分在0.7-0.8,大致证明目标制定和执行得还不错。
8. 不做伪工作者
Google对员工的评价不在于他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而在于产生了多大的效果。那些伪工作者即便平时再忙,也要被淘汰。
启示:主动站在提升公司业务的角度,梳理自己的工作。尽可能的从琐事中脱离,在最重要的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9. 向内:不追求完美,只追求更好
Google有一个每星期更新的基础服务,但每次升级前,总有个别项目不能如期交付。怎么办?再等一两天? Google的做法是不等。因为永远没有完美的时候,将一个更好的版本按时提供给用户,比为了追求完美最后什么都提供不了要好得多。
启示:不要刻意追求完美,工作中也不要憋大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直播。信息时代,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保证每一次都比先前更好,且能让进步长期持续。
10. 向外:对标竞争对手,做到比他更好
在Google,公司强调做事要做到瑞士制造的质量,我们称为Google质量。在产品和工程上,Google可能只比竞争对手好5%,但就是这5%使得用户选择了它,让它有了比其它公司大几倍的市场份额。
启示:紧盯自己的竞争对手,不用做到最好,只要比对手做得更好,你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想要在一个公司和团队中获得晋升,道理也是如此。
如果说成功的路上有捷径,那就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智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