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Ƭ���а�ǰʮ��。
2.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3.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4.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5.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6.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7.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8.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9. 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10.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11.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12.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13.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4.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15.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16.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7.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8.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9.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0.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1.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22.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23.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24.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25.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26.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27.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28.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