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典名言

孔子的一句经典语录流传两千年殊不知很多人都将其理解错了

时间:2020-10-19 0:01:03 来源:名言网 

宋朝以来,孔子的《论语》就已经被确认为儒家的核心经典书籍,每一个想要学习中华文化的学子,《论语》都是必读之物。可是,这本经典里却没有提到任何孔子夫人的信息,即使是有名的史书《史记》,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而且,孔子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在他的家人中,我们只知道他的儿子孔鯉,却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况。可见,孔子的家庭似乎不完整。

如果真要深究,那么,在孔子留下的名言中,就只有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能会涉及他的妻子,其它名句则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在《论语》中孔子确实说过这样一句话,但是,后面却又接了一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孔子将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还发出了这样的抱怨:一个人如果和女人走近了,女人就会不讲规矩;如果跟女人保持距离,她们又会成为怨妇!

史料记载,孔子在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宋国的亓官氏为妻子。过了一年,亓官氏生下了一名男婴,即孔鯉。之后,亓官氏跟孔子相处了四十八年,且先于孔子去世。这里关于孔子妻子的描述只有短短几句,使我们无法弄清楚这个亓官氏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且她和孔子的关系也没有怎么提及。

不过,史书中有记载过“孔氏三世出妻”,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孔子本人。

那么,孔子为何要休妻呢?

有人说因为他的妻子话太多,经常说一些挑拨离间的事情。

古人说过,话多必失,这个观点在亓官氏的身上得到了验证。而且,古人休妻有七个原因:不孝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没有子嗣,为其绝世也;淫乱,为其乱族也;嫉妒,为其乱家也;身患疾病,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话太多,为其离亲也;偷盗,为其反义也。

可见,孔子就是利用其中一条将妻子给休了,至于休妻的时间,历史并没有记载。《礼记》中有关于亓官氏过世场景的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这里的伯鱼就是孔子的儿子孔鯉,母亲过世,儿子痛苦是在所难免。只是在丧礼后,孔鯉还在伤心大哭,便引起了孔子的不满,他觉得这种行为太过分!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这个离婚的妻子已经没有任何感情,甚至,都有些嫌弃她。

而且,孔子的儿子、孙子跟孔子一样,都把自己的妻子给休了。此外,他的孙子子思更加过分,子思不让儿子给妻子守丧,理由就是:妻子已经被休,不再是子思的老婆,也不再是儿子的母亲。由此可见,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其实,也有两面性。对于休妻,他们充满怨恨,同时,不让自己的后代去行孝道。

难道这些圣人的眼里就没有好女人吗?

先秦时期,传统观念中的夫妻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轻松相处,如果,两个人合不来,那就应该分开。而且,儒家对夫妻关系保持着一种理解的态度,这一点从孔子允许儿媳妇改嫁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在《礼记》中提及,子思的母亲没有跟他的父亲走到最后。

此外,汉代儒学家郑玄特意注解,说:伯鱼过世后,他的妻子就嫁给了卫,跟卫走到了最后。子思是伯鱼的儿子,是孔子的孙子。伯鱼过世了,他的妻子并没有守活寡、立牌坊,而是选择了改嫁,跟其他男子一起过日子。伯鱼过世的时候孔子还健在,孔子十分伤心,毕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是,孔子并没有因为疼爱儿子的关系,就阻止儿媳妇改嫁,这也是他通达的一面。

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处理方式跟自己离婚是一样的,一切都随其自然:双方过不下去,那就离开,各自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只是,孙子子思经历了丧父之痛,现在母亲又离开了这个家,他的心里难免会有疙瘩。根据史料记载,子思后来也有离婚的经历。《檀弓上》提到过,子上的母亲过世,他不能去参加她的丧礼。郑玄注解:子上是孔子的曾孙,子思的儿子。子上无法参加母亲的葬礼,完全是子思的阻挠。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本人离过婚,他的儿媳妇改嫁过,他的孙子也离过婚。但是,文献中却没有记载子思离婚的原因,使得我们只能去推测。《檀弓上》记载,子思不允许子上参加葬礼的原因,是他们离婚了,这个女人已经不是子思的妻子,自然也不是子上的母亲。所以,子上没必要参加她的葬礼。

可是,这个女人毕竟是子上的亲生母亲,这样做让子上很难说服自己。在对待离婚的问题上,子思并没有自己的爷爷那么豁达,他对离婚的妻子很怨恨,不想再看到她。其实,不管是因为母亲改嫁的原因,还是跟妻子感情不和,子思都深受影响,且无法原谅自己的妻子。

而且,孔子一家三代都有离婚或再婚的经历,这也可以看出早期儒家思想是比较开明的,他们认可男女应该和平相处,并平等对待。

此外,早期的儒家思想认为,男女之间相处的欲望是符合法则的。除了自由选择婚姻及伴侣外,儒家还提倡一些新式观点,有点类似现在的“试婚”。

《曾子问》里说过,新婚的妻子等到三个月后,才能到男方家里去拜见祖先。如果在三个月的相处时间里,双方出现不和谐因素,那么,这个婚姻就可以取消,妻子也不用到男方家里去。由此可见,那时候对待婚姻确实是一种豁达的态度,这是宋明道学无法体会的。

参考资料:

【《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孔氏祖庭广记》】